標題:對比下美國,中國消費者的稅收負擔重在哪?
![]()
|
1#發表于:2011-07-03 23:40:42
- IP:222.218.*.*
對比下美國,中國消費者的稅收負擔重在哪?
中國學者對比中美的物價發現,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的售價比國內同類商品便宜50%。學者認為中國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導致物價居高不下,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6月29日《中國青年報》)
一極是,官方百般解釋和辯護,認為中國的稅負并不重,理由是,稅收占GDP的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不少發展中國家;一極是,相關的國際機構和國內專家、學者則認為,中國的稅負在世界上屬于比較高的國家,而消費者則覺得自己的稅收負擔是沉甸甸的。 那么,為什么官方提供的數據與專家、學者的分析以及消費者的感受相差那么大呢?中國消費者的稅收負擔到底重不重呢? 必須注意,雖然稅收占GDP的比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費者的稅收負擔,但是,它卻不能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消費者的實際稅負。因為,稅種不一樣、納稅的重點不一樣、課稅的環節不一樣、繳稅的基數不一樣等,都對消費者的稅收負擔影響很大。 以中、美兩國的稅收制度進行比較,中國的稅收制度是以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為主,而這些稅收,絕大多數都是價內稅,是依附于產品的稅,只要消費者購買了這些產品,就要承擔所有環節的稅。因此,稅收負擔往往很重。以化妝品為例,一件100元的女性化妝品,所包含的稅收包括14.53元的增值稅、25.64元的消費稅以及4.02元的城建稅。僅此三項,就占整個女性化妝品零售價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產和運輸環節的間接稅收,價格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稅收。 相反,美國的稅收是以所得稅、財產稅為主,而所得稅、財產稅一般都是價外稅,是對那些財產多、收入高的人群以及效益好的企業課稅,而與普通消費行為沒有多少直接關系。因此,普通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需要承擔的稅負就很輕。同樣以化妝品為例,相同價格的化妝品,在美國的價格至少比我國低30~40%,主要原因,就是美國依附于商品的稅收較負擔較輕,普通消費者不需要承擔大量的稅收負擔。 這一點,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倘若國家征稅的總量均為1000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響不論,那么,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分別為:中國700元,美國168元,日本186元,歐盟15國300元。” 可見,我國商品消費的稅收負擔是多么的重,普通消費者的稅收負擔又是多么地多。 由于稅收制度的先天不足,也使稅收制度的公平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有錢人、財產多的人和效益好的企業,往往征稅嚴重不足。相反,普通人、財產不多的人、效益并不好的企業,卻稅負很重很重。結果,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富人與窮人在心理方面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要解決中國消費者稅收負擔過重的問題,要更好地發揮稅收制度的公平性,就必須大力改革現行的稅收制度,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以所得稅、財產稅為主體的稅收制度,減少價內稅的比重,降低商品的價格。因為,隨著中國富人群體的不斷擴大,特別是財富日益向富人群體集中,擴大財產稅和所得稅征收比重和范圍的時機已經成熟。 也只有這樣,擴大內需才有希望,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才能增強。否則,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紅利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將越來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