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在失敗中聚集力量
![]()
|
1#發表于:2011-04-06 20:45:12
- IP:112.235.*.*
在失敗中聚集力量在失敗中聚集力量 讓我們來看一看歷史上一個說話口吃的小男孩的傳奇故事。在書面記載中沒有關于他口吃情況的準確記錄。大概他說起話來就是斷斷續續、結結巴巴。不論何時,人們總是取笑他。這種諷刺帶來的痛苦讓他難以忍受,特別是對處于青春期的他來說。然而,令他更難以忍受的是,有些人把他的這種缺陷看作是上帝的一種懲罰或者是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一種表現。 為克服他膽小內向的性格,他參加運動,鍛煉他支支吾吾的發音。他常常去海邊,在那里,海浪如雷鳴般拍打著礁石。他縱聲吶喊,要發泄出他在表達上的沮喪和痛苦。他的聲音蓋過了澎湃的浪濤聲。 男孩往自己嘴里放進小圓石。他想強迫他的舌頭能在石子中發出單詞。他必須集中他所有心理和身體上的力量,聯結他的思想和舌頭,從而發出清晰的聲音。 這個少年,狄摩西斯,成為了希臘最偉大的演講家。他變弱項為強項。 心理學家稱這種情況為補償效應。當我們失敗時,一種健康的防御機制開始工作,讓我們集中更多的精力在我們有能力做成的別的事情上,或者推動我們在失敗的地方加倍努力。讓我們想想下面這個例子: 一個11歲的小孩有嚴重的哮喘病,同時還有小兒麻痹癥。醫生說他再也不能獨立行走了。在小孩的腦際閃現過什么無從知曉,但是他下定決心,要能走路,要過正常人的生活。 他按醫生的要求進行鍛煉,不過運動量是醫囑的四五十倍。在失敗的刺激下,他超強度地進行鍛煉。他開始時只能舉起很輕的東西,后來一磅一磅地增加,慢慢地他又有力量了,肌肉也發達起來。在1956年,保羅·安徒生贏得了奧運會舉重冠軍,隨后開始了他了不起的職業生涯。他的偉績至今還有人提起,他的許多紀錄至今無人能打破。弱項又成了強項。 我想說什么呢?每個身體殘疾的人都能獲得奧運會金牌?不是的,盡管我也希望這樣。我想說的是,沒人敢斷言有小兒麻痹癥的人就一定不能獲得奧運會金牌;我想說的是,一個被你看作工作中失敗者的人,也有潛質成為你的上司,你上司的上司,甚至可能擁有整個公司;我想說的是,當我們認定某人已經失敗時,我們也是在認定自己喪失了一個開發他們卓越能力的機會;我想說的是,當我們向那些僅僅表現出有一些不足的人關上大門的時候,我們也就不能成為他們成功的共同締造者。我認為,這個機會或許是你這一輩子最有可能被載入史冊的一個機會。你本可以成為別人的救世主。 殷昭春 本主題由 官方管理—知心 于 2011-04-07 10:19:41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