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馬云:阿里不把自己當電子商務公司
![]()
|
1#發表于:2011-01-12 19:29:42
- IP:58.53.*.*
馬云:阿里不把自己當電子商務公司
●中國在互聯網經濟面前,特別是電子商務面前,跟發達國家相差不遠。
●我們從不把自己當作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要為中國建立一個未來商業的基礎。
●未來的十年,我們將會在制度、物流、數據上面做文章,向社會分享我們的資源,鼓勵大家建立共榮的生態圈。
●十年后,我們希望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在網上下了訂單,最多八個小時,貨物到家。
網絡誕生的種種購買奇跡,大大超出了我們想象。
奔馳Smart,整個亞太地區一年只賣幾百輛,去年在淘寶網上進行團購,3小時24分鐘賣了205輛;世博英國館的“種子”,兩分鐘賣出去8000份。
從淘寶現在的交易額和交易筆數來看,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大家,我們超越了亞馬遜、eBay,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商圈。但這不是我們的成績,這是受益于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轉型,受益于全球經濟由工業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的大趨勢。維基經濟、云計算、物聯網、公共平臺、SNS、SaaS、Web3.0……各種各樣的新要素已經形成了中國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
不把自己當電子商務公司
中國人錯過了數次工業革命,但在互聯網經濟面前,特別是電子商務面前,我們跟發達國家相差不遠。我們是否能抓住這個可能趕超的機會?
阿里巴巴今天的發展,是我們在十年前做的決定,而我們現在在做的,就是想明年要干什么,十年以后要干什么。
在美國,電子商務只是社會經濟的補充,因為美國的商貿、金融、信用體系原本十分發達。但在中國,電子商務可能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基礎建設。
2010年我國網上零售額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占比大約為2.86%。2009年,中國、美國、韓國的這一數據,分別是1.9%、 6%、13%。我的判斷是未來中國網絡零售份額的占比一定能達到15%至20%。
互聯網經濟在今天有巨大的戰略意義,所以我們從不把自己當作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覺得要為中國建立一個未來商業的基礎。
我跟沃爾瑪董事長山姆先生探討過。山姆說,五十年前他們在美國二三線城市建立了大量商場,建立倉儲體系,推進城鎮化,刺激了美國內需發展。我認為,中國則應該迅速讓二三線、三四線城市市民擁有一臺電腦。中國三四線城市的需求非常大,要讓那里的老百姓享受和一線城市一樣的購物快樂,而不需要去扎堆擠到一線城市。
希望十年以后,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人們只要在網上下訂單,最多八個小時貨物就能送到家,形成真正的農村都市化。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真正屬于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物流體系。
做平臺,不做帝國
互聯網經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全新的模式。我們在不斷創新,想各種辦法解決問題,包括網上誠信體系、貸款等等。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把這一套體系做好。這是阿里人已經為之奮斗11年的東西。
2009年阿里巴巴集團十周年時,我們定下了未來十年的目標。我們要為一千萬家小企業提供一個生存、成長、發展的平臺;為全世界創造一億個就業機會;為十億人提供一個消費平臺。
在這個目標下,我們早已放棄了所謂商業帝國的思想。帝國思想就是你要么加入我,要么我滅了你。我們永遠不做帝國,而是堅定的市場生態系統信仰者,提倡“開放、分享、協同”。
我堅信,如果互聯網就剩下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中國互聯網就沒有希望,中國互聯網經濟就是一句空話。如何把豐富、多層次的經濟生態系統建立起來,這是阿里集團最關注的。上一個十年,電子商務的三座大山是信用、支付和物流;未來的十年,我們將會在制度、物流、數據上面做文章,向社會分享我們的資源,鼓勵大家建立共榮的生態圈。
(節選自馬云在阿里巴巴內部講話) 本主題由 成光son 于 2011-01-16 00:52:10 解除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