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西關廟會
![]()
|
1#發表于:2010-11-29 16:08:45
- IP:124.164.*.*
西關廟會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這是中國民間共同歡度的三大節目。 陽城人都知道,“端午節”是西關一年一度的廟會。 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紀念屈原說,有北方的惡月惡日說,還有起于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節說等。 端午節原來是端五節,唐時,因唐玄宗皇帝的生日是 南方的端午節的習俗是賽龍舟。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屈原。唐代詩人張建封寫詩記錄當時南方賽龍舟的場面: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可見唐代賽龍舟的場面相當熱鬧了。 西關人過端午節和北方人大致相同,這天要吃粽子、炸油條和油糕。端午節又叫“惡月惡日”。過去端午節這天,早上起來家家戶戶門上都插白艾,白艾是消毒祛寒的中草藥,孩子們身上戴大人給做的香草袋,香草袋樣式很多,小狗小人等手工藝品,據說能防病祛邪。 60年代以前,西關端午節的廟會相當熱鬧。那時,從西城門口一直到西關關帝廟的橋上,一條街擠得水泄不通。一街兩行的山貨農具最多。扁擔、鍬镢、籮頭、草帽、竹簾……當年,楊鎖丑的父親是鐵匠.正是收麥季節,他打的鐮刀最出名,趕廟會的農家人都愿意買他的“楊”字鐮。 一街兩行除了賣貨的就是小吃,炸油條的最多,其余牛肉丸子,尤其是東南關的回民賣的丸子最多,還有沖藕粉的小攤也不少,賣瓜子、花生的也很多,一街地面上盡是花生、瓜子皮。 說不定那兒還冒出一個耍猴耍狗的,對啦,擺地攤賣狗皮膏藥的,賣前,先玩幾套小魔術吸引人。 地攤上賣針的是個亮點,買不買針不說,好多人圍著聽起賣針人唱,可有趣了。 端午會西河灘是騾馬會場,河南、山東、內蒙、新疆的客商趕著騾馬來這里交易,這也是西關端午會的一個特點。 端午廟會唱戲起初大都在五瘟廟,五瘟廟的東面是戲臺。那時晚上唱戲沒有電燈,點是汽燈,兩盞汽燈往戲臺兩邊一掛,怪亮的。 后來的端午唱戲到關帝廟,關帝廟那里環境很好,廟院基本很整齊,廟前是涼廳,涼廳有一對大石獅子, 再后來的戲大都在土地廟唱了。陽城人愛聽河南豫劇,土地廟當年唱豫劇最多,尤其是 想起過去的傳統廟會,鄉土味好濃,就象一杯美酒,越品越香。現在的廟會都現代化了,過去那一杯“美酒”,年輕人恐怕是嘗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