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輿論認為 南奧塞梯沖突實質是美俄較量
![]()
|
1#發表于:2010-09-12 19:55:00
- IP:222.133.*.*
輿論認為 南奧塞梯沖突實質是美俄較量
港媒:背后顯現大國身影
【香港星島環球網8月1 1日文章】題:南奧塞梯沖突實質是美俄之爭 南奧塞梯的軍事沖突會如何發展?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的兩個關鍵支持者。美俄的政策將影響南奧塞梯局勢的走向。 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與俄羅斯關系密切。南奧塞梯因要求獨立,于上世紀90年代初與格中央政府發生沖突。 親美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自上臺以來一直采取積極加入北約的政策。這一政策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持。俄羅斯為了回擊美國勢力的擴張,開始考慮承認南奧塞梯獨立問題。 格魯吉亞不滿俄在南奧塞梯問題上的立場,積極尋求美國等國的支持。不過,依北約成員國規定,格魯吉亞若想加入北約必須對自己的國土保有完整主權。南奧塞梯獨立是格加入北約的一大障礙,格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意在消除這一障礙。 可見,南奧塞梯問題表面上是國家主權與民族自治權的對立,而實際背后有美俄兩個大國的影子。 俄智庫:北約參與“入侵”準備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8月11日文章】題:格魯吉亞的侵略和美國 美國和北約與格魯吉亞執政者在南奧塞梯進行的屠殺有什么關系呢?有兩種說法: 1.華盛頓和布魯塞爾都非常了解入侵一事,并且參與了準備工作。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是,向格魯吉亞大規模供應武器、大批美國軍事教官和顧問派駐格魯吉亞。西方很可能向薩卡什維利提供了某種保證:即使不提供軍事援助,也會提供信息支持和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武裝沖突時持“特別”立場。 美國在南奧塞梯戰爭中的主要興趣是檢驗俄羅斯的決心:俄羅斯新總統會用包括武器在內的一切手段維護本國利益嗎? 2.要求格魯吉亞在加入北約之前解決領土問題。這意味著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進行武裝干涉,以便借格魯吉亞人之手完成讓美國和北約國家的軍隊進入高加索地區的任務。如果沒有任何變化,格魯吉亞將于2008年12月加入北約。 英報:兩強終將“撕破臉皮” 【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1日文章】題:必須在戰事進一步擴大前制止格魯吉亞戰爭 自欺欺人沒任何好處。從事實上和道義上講,西方都無法與俄羅斯開戰。同時,我們也無法承受得起讓俄羅斯單獨重新劃界,或讓其掌控前蘇聯境內惟一不受其控制的輸油管道。 克里姆林宮是能源寡頭的工具,能源寡頭對壟斷的渴望應為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復仇主義情緒負主要責任。這并不是說責任完全在一方。一些時事評論員在以漫畫化的方式描述這場沖突,即一個勇敢的民主小國正遭受實行專制的鄰國的攻擊。情況并非這么簡單。薩卡什維利也不是信仰民主之人。 薩卡什維利總統2004年在政變中上臺。他在隨后舉行的選舉中獲得了96%的選票。這倒與薩達姆有些相似。與幾乎所有獨裁領導人一樣,薩卡什維利知道,民族危機感可以提升政權的支持率。但他這次打錯了算盤。薩卡什維利認為,他可在不引發報復行動的情況下奪取南奧塞梯。與以往一樣,該問題終究會導致俄羅斯和美國撕破臉皮。 路透社:華盛頓幾乎無籌碼 【路透社華盛頓8月12日電】分析家說,美國幾乎沒有辦法阻止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推進,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要怪美國鼓勵格魯吉亞的親西方政府采取過分行動。 分析家昨天說,雖然布什總統警告俄羅斯撤出其軍隊以避免暴力沖突大幅度升級,但美國在格魯吉亞進行軍事干預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據一些外交政策專家說,在外交上華盛頓也幾乎無法采取任何行動制止俄羅斯。 設在華盛頓的尼克松中心的負責人迪米特里·西梅斯說:“我認為(布什)政府對出現這種局面負有很大責任。”西梅斯說,美國對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的鼓勵讓他認為,他可以通過軍事行動僥幸重新獲得對南奧塞梯的控制權。 布什政府一直不顧歐洲的擔憂和俄羅斯的憤怒,竭力爭取讓格魯吉亞加入北約。 布什昨天告訴俄羅斯要改變做法,否則將可能破壞其與美國的關系。但是,分析家們說,華盛頓對莫斯科的影響力有限,因為多年來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關系都很緊張,其中包括伊拉克問題和美國堅持在歐洲部署導彈防御體系問題。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史蒂文·皮弗說:“當雙方關系不好的時候,你就沒有太多的外交手段。我們沒有太多可以威脅停止而俄羅斯又很在乎的合作。” 美報:或成美國“外交災難” 【美國《紐約時報》8月11日文章】題:醞釀多年的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不可避免 盡管俄羅斯出兵讓格魯吉亞和西方感到意外,但多年來一直有跡象表明,他們一直有條不紊、悄悄地在為沖突作準備。一直在同格魯吉亞打交道的美國官員和軍官私下說,這場戰爭存在著變成美國外交政策災難的風險。如果在俄羅斯軍隊發動攻擊時,美國不能向格魯吉亞伸出援手或遏制克里姆林宮的行動,那么美國在該地區的形象和權威就會受損。 |
展開帖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