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搶跑物聯網
最近,物聯網在通信領域成了最時髦的話題,特別是三家電信運營商更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場億萬元級市場的角逐中。三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進駐”位于無錫的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紛紛參與國內外各種標準組織,并積極開展與相關設備廠商的合作。由于物聯網的出現,運營商原有的業務仿佛插上翅膀,可以翱翔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同時新興的應用也可能因此被激發。
經歷了2009年電信市場增長放緩、凈利潤下滑的局面后,對于運營商而言,物聯網的出現多少有點新業務增長點的意味。不過雖然大家看似共同面臨一個新興市場,但是三家的起跑點并不一樣。物聯網的應用是移動通信和傳感網的結合,將涉及到個人用戶、家庭用戶、企業用戶以及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三家運營商擁有的網絡各有不同:中國移動的優勢主要集中在移動網絡,而中國電信擁有優質的固定網絡、少量移動網絡和衛星網絡。中國聯通則較為平淡,移動網絡上不如中國移動,固定網絡上不如中國電信。
受制于網絡資源的不同,三家的發力點不同,中國移動不遺余力主攻大眾市場,同時借助移動技術叩擊行業客戶的大門。中國電信除了繼續借助固定網絡深耕行業客戶,并依托固網優勢積極與海爾等家電廠商合作,力圖進入家庭市場。中國聯通則開始加大開拓行業客戶以及手機支付領域,目前規模不算大。就總體優勢而言,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各有千秋,未來的激烈爭奪將主要在二者之間進行。
不過二者短兵相接還有待時日,目前他們都面臨前期的市場開拓問題。在廣闊的大眾市場上,運營商可以依靠收集公眾關注的信息以此獲利,中國移動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再想有新的創新,還需依賴于各大行業、各個公共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由此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而在企業市場的拓展上中國移動頗感苦惱,中移動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抱怨,某行業的物聯網應用在另一個行業很難復制。同時,一個行業物聯網應用于不同的地域也很難復制。
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則表示,大眾用戶需求較為寬泛,運營商不僅需要認真了解大眾的各類需求,同時還要與有關信息的主管部門協商,以取得他們的指導。不過讓中國電信感到欣慰的是,像家庭用戶市場將是海爾、海信等家電企業為主導,負責前期布局,中國電信只需要和他們配合。未來中國電信的主要精力仍然是行業應用,因為行業應用的主體是企業,而企業用戶使用的規律比較容易摸索。
就目前的態勢而言,行業用戶在很長一段時間將是運營商主攻的方向。不過在搶占這塊市場的過程中,運營商還受困于三大問題。首先是感知層的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運營商苦心攻下的每家企業,其應用只是一個獨立的系統,無法進行大規模的信息共享,后續的盈利無法深化。
標準不統一也帶來了傳感器、通信模塊的成本過高的問題。成本的問題與標準的問題密切相關,標準不統一,便無法實現規?;a,從而導致成本降不下來,這一點讓運營商也深感無奈。
企業用戶所處的產業鏈成熟度也是一個制約問題。比如,電力、金融、石油等行業的縱向管理能力比較強,其信息化采用的程度較好,同時圍繞著這些領域,也已經聚集了一批較為成熟的集成商、設備廠商。運營商介入這些行業便較為簡單,更多的是采取資源互補、全面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另外一些行業則讓運營商有些手足無措,例如旅游行業的產業鏈很長,整個行業較為松散,信息化的程度較淺、聚集在這個行業周圍的集成商不多,基于這個行業的感知層上的產品也不多,運營商介入這個行業便很困難。
不過,在前期的市場布局上,電信運營商已經不僅僅關注提供“管道”服務。物聯網的應用未來將從行業垂直應用向橫向擴展,會衍生海量數據的處理和信息管理的需求。物聯網可能還會上演互聯網的發展規律,開始時,收益主要集中在電信運營商以及相關設備廠商,一旦產業鏈成熟,互聯網上的收益遠遠高于前者的收益。
這一次電信運營商不想僅僅充當網絡提供商的角色。運營商還希望介入到應用層面,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信息服務。比如中國電信已經研發出應用于交通領域的應用,可以把交通堵塞、空閑停車位等方面信息通過傳感器收集起來,傳送到互聯網上再通過電腦或手機提供給公眾。除了為大眾市場提供公眾信息外,他們還希望介入行業客戶,提供特有的信息服務。
運營商在物聯網上的爭奪剛剛開始。
■ 文/IT經理世界